找到相关内容95篇,用时4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俗语佛源》选摘㈦

    大大丰富了鬼世界”的内容。通过俗讲(变文)、壁画(变相)和通俗小说等的传播,地狱、阎王等深入人间,并和中国原有的传说糅合在一起。其实,按佛教六道轮回”的说法,人死了未必都入地狱,只有五逆十恶”的...《俗语佛源》选摘㈦   作者:赵朴初   【流通】  语本于《最胜王经》卷三:安稳丰乐,正法流通。”比喻佛法畅通无阻。《十地义记》卷一:传布名流,无壅曰通。”多指传布教法,使其流畅而无阻塞。佛经...

    赵朴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1951790.html
  • 心念与业报

    ,870b7-c9)  《瑜伽师地论》说:决定所的罪是下品罪、中品罪、还是上品罪,有五种因缘:一由自性故;二由毁故;三由意乐故;四由事故;五由积集故。以下分别解说。  (1)第一种因缘:由自性故”  此中自性”有两种说法:  A、第一说:  1、上品罪:他胜罪聚”,又称为波罗夷”,这是最重的罪,如故意杀、盗、淫,或故意大妄语:没有得禅定,故意说已得禅定;没有证果故意说有证果。类似这些...

    释厚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2351798.html
  • 形神论嬗变略说与中国画的路向

    以形写神”,然未必尽拘泥于形也。  补正之二:顾氏真迹,久已亡佚,今所见若《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者,皆唐人摹本。然以摹本度之,则恐非严谨之论。纵以谢赫迹不逮意,声过其实”一语为据,亦不免孤证”...  以形写神是中国古代画论的一个核心命题,别的命题几乎都和它有一定的关联,包括后面的虚与实”、心与物”、南宗与北宗”等中国古代画论的一系列范畴,都与形神论纠缠在一起。  最早在论画的时候谈到...

    凌清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5855356.html
  • 阿罗汉的心理状态

    取。  我们可看出以颠倒妄想去奉行佛教的布施、持戒、修定,一定是戒禁取结”,更不必提那外道或巫术的行持了。但愿各位能明白,即使你是佛教徒,只要有无明欲望的支配,错误的期望获得灵验的魔力,就将戒禁...物可得。世间万物已没有任何能驱使心的影响力,一切都不值得执取,不再陷入爱恨了。这时心已超越世间,而提升到另一种心的境界,称为出世间,因此我们就要清楚的理解如何超越世间的次第。  若要清楚的明了出世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4758360.html
  • 浅论南宗禅的言说方式

    那么就会守指忘月”之误。佛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仅仅执著于语言文字本身,那么将会对佛法进行片面化、局部化的肢解。因为迦叶在拈花微笑”的刹那间,已经完全体会到了佛陀的真意。佛陀在电光石火之间...  浅论南宗禅的言说方式   作者:张培高   内容摘要:在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中,不立文字”  是最重要特色。它的特点就是以心传心,薪火相传。禅宗认为不可说的...

    张培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63262684.html
  • 宗教之生死智慧与人类的灵性关怀

    在生死之本质上有独特的看法。据《圣经·创世纪》中所说,死”是上帝对人类始祖亚当夏娃所原罪”的惩罚:这就如罪是从一人人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了罪”。亚当夏娃在伊甸园中偷吃了上帝吩咐不许吃的智慧树上的果子,所以了原罪,受到上帝所降死亡”的惩罚,而人类从此以后再也无法摆脱死亡的归宿。并且每一个人都会在世界的末日”接受上帝的最后审判: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

    郑晓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23562964.html
  • 从《弥陀经》中的三条进路论愿力”的实践与完成

    三皈五戒和八关斋戒。戒”的具体意义,是基于深信因果的观念,以达到止恶行善的目的。止恶就是诸恶莫作的意思。所谓诸恶,就是指十恶业(杀害、偷盗、邪淫、妄言、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至于行善,就是众善奉行。众善就是前面所说的三皈、五戒、八关斋戒、修十善业并诵读大乘经典等。因此五逆”以及诽谤正法”者在第十八愿中被除外。  这里值得再提的...

    罗卓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30862997.html
  • 《阿含经》戒律内容与衣食制度考察

    者的清净之身,阻止一切的造恶行为。所以说不作众恶,不犯非法。”因为人的善恶之分,只在人的一念之差。一念可以是善,一念可以是恶。佛教的戒律在佛陀最初成道时是没有的,后来根据弟子们所有碍修行的进程,污染了清净之心,所以就有了制限”的方式,因为在佛陀成道时,出家众都是具有一定的慧根,自身本来就清净,无需戒律的约束。佛陀制定的戒律在内容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的补充,不断的完善。  佛教的戒律...

    常 耘 法 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63163782.html
  • 从对传统办学思想的反思谈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未来

    多少本身并不重要[32],后人花很大的代价与精力考证它的价值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多少钱更是本末倒置,佛陀制此戒的依据是王法”,这才是此戒的根本精神所在。了解这一精神后,判定今人是否犯戒就有依据了——只要某比丘盗用常住、社会或国家的财物违犯了现行的国家法律,就是偷盗”,比丘的资格就自动失去。我们所要研究的就是这种透过种种形式或现象背后佛陀或古德所要表达的精神,这才是继承的本意,而非理论或历史现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65264347.html
  • 丛林基本知识

    那非棒即唱,促人警醒,行香之快。大有猛虎下山之势。  十、下午六时卅分至七时吃放参”以在堂内本位抽出垫下插块板和菜碗。盘坐不放腿吃,故名吃放参。住持与众同吃。其实吃放参亦即吃晚饭可能为避免有过午...丛林制度  (1)起源  丛林”梵语贫婆那”,此云丛林”(《祖庭事苑卷二》)。指挂单接从可以安僧办道的大寺院。许多僧众合聚共住一处,犹如大树丛丛聚处,得名丛林。  佛教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成长了近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65464349.html